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公告
北京市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年度概况(2019年度)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23日
相关链接:
分享:

  根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为做好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的收集上报和风险预警工作,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要求,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指导下,全面完成北京市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

  一、2019年北京市化妆品监测工作基本情况

  (一)监测体系建设情况。

  2019年继续完善和扩大化妆品监测网络,稳步推进化妆品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化妆品生产企业主体责任,提升化妆品报告的数量和质量。做到“早预警、早发现、早报告”。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单位增加到200余家,实现了16个区全覆盖。

  (二)宣传培训工作。

  充分利用“5?25科学护肤,美丽人生”的活动,在全市掀起化妆品不良反应相关知识的大力宣传,共汇编印制了《化妆品不良反应知识宣传手册》1万余册,宣传单5万张。联合医疗机构皮肤科专家开展义诊和咨询,共接待义诊患者和群众咨询千余人次,使广大消费者认识到化妆品不良反应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保障我市化妆品消费安全。

  (三)工作开展情况。

  2019年度,北京市药监局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计划和目标,积极开展化妆品不良反应培训工作,有效提升2019年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和质量。持续走访监测哨点医院,深入各监测哨点与一线监测人员交流、讲解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意义和目的,以及解决监测哨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以电商平台为切入点,通过约谈等方式普及相关法律规定调动化妆品经营企业上报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积极性。积极走访化妆品生产企业,督促生产企业有效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把控质量关,查找化妆品监测风险点,有效控制风险隐患,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二、2019年北京市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情况

  2019年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收集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2690份,每百万人口137份。

  从报告来源看,2019年北京市共收到来自医疗卫生机构的化妆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1072份,占全部报告的39.85%;来自生产企业的报告946份,占35.17%;来自经营企业的报告501份,占18.62%;来自个人的报告171份,占6.36%。

  2019年度报告中,共涉及临床诊断2734例次,其中化妆品接触性皮炎占首要份额,临床表现主要为:化妆品使用部位瘙痒、皮疹、脱屑等。其余例次诊断结果主要包括:化妆品痤疮、化妆品毛发损害、化妆品光感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等。

  以上收到的报告已根据相关要求上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由国家药品评价中心进行分析评价处理。

  小贴士

  1.北京市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全部上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作为全国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为全面评价化妆品风险,采取风险控制措施提供参考。

  2.化妆品不良反应的定义是: 正常使用化妆品所引起的皮肤及其附属器官的病变,以及人体局部或者全身性的损害。

  3.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定义是:化妆品不良反应收集、报告、分析、评价、调查、处理的全过程。

  4.不同化妆品不良反应的报告数量受消费者使用数量、报告意识、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各品种化妆品可疑不良反应报告的多少,不直接代表该化妆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高低,或实际风险程度的高低。